(點擊以放大圖片)
呵呵~!一發不可收拾!
又再來了一張【圣嚴法師】的畫像!
他是臺灣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師喔!大家應該知道他是誰吧?
這里也轉載了他的簡介,讓大家深入了解法師的生平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聖嚴法師,民國十九年生於江蘇省南通縣的一戶農家,俗姓張,十三歲在故居的狼山廣教禪寺出家,當時他的學歷只是小學四年級。他在上海的寺院做過經懺佛事,也在佛學院讀了二年的書。民國三十八年他到了台灣 , 服役十年後 , 於東初老人座下再度披剃 。
小沙彌時期的聖嚴法師,已深深體會到佛法是這樣的好,可是誤解它的人是那樣的多,而真正了解和接受的人是那麼的少,其根本原因在於弘揚佛法的人才太少。因此,當他二度出家後,遂往高雄美濃山區潛修六年,勤研經藏,並完成九種著作,奠定日後弘揚佛法的基石。為了造就更多高層次的弘法人才,興辦教育的宏願油然而生,並以三十九歲高齡,毅然遠赴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深造。在短短的六年之間,他完成了文學碩士及博士的學位。
從東方到西方
民國六十四年:聖嚴法師完成博士學位之後,首先應邀回國出席第四屆海外學人國建會。隨後應邀赴美弘化,先後擔任美國佛教會董事、副會長、紐約大覺寺住持、駐台譯經院院長。
民國六十七年:晉任中華佛教文化館館長 。
民國六十七年:應聘為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研究所教授及佛學研究所所長。亦曾擔任東吳大學及輔仁大學的教授。
民國六十八年:在美國創立東初禪寺,又名禪中心 。
此後,聖嚴法師經常在亞、美、歐洲等地著名學府及佛教社團宣揚佛法,不遺餘力。
民國七十四年: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。
民國七十八年:開創法鼓山。
實修實學的教育家
民國七十四年,聖嚴法師重建中華佛教文化館,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 , 同時擴建農禪寺 。
聖嚴法師是一位實修實學的近代高僧。他除了以豐富的禪修經驗、正確的禪修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,每年在亞、美、歐洲等地主持禪七、佛七,更以學術性或通俗性的文字弘揚佛法,迄今已出版中、英、日文著作共約八十餘冊。
法師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,他所創辦的中華佛學研究所到民國八十五年止,已招收十六屆學生,有多位畢業生取得國外著名學府的博士學位回國服務。
此外,法師也是國際佛教學術界知名學者,經常應邀出席各項有關的國際學術會議。自民國七十九年起,他每二至三年召開一次中華國際佛學會議,集合世界各國傑出的佛學學者,共同討論如何將傳統的佛教落實到現代社會中,冀望以佛法的慈悲和智慧導正日益頹廢的社會風氣。
籌建法鼓山
由於中華佛學研究所及農禪寺的各項教育事業、弘法事業以及文化事業,推展迅速,場地已不敷使用,遂於民國七十八年覓得了台北縣金山鄉一塊環境優美的山坡地,命名為「法鼓山」,計劃興建一座世界性的修學中心,包括佛教的教育、學術研究、修行、弘化、安養等各種設施。
小沙彌時期的聖嚴法師,已深深體會到佛法是這樣的好,可是誤解它的人是那樣的多,而真正了解和接受的人是那麼的少,其根本原因在於弘揚佛法的人才太少。因此,當他二度出家後,遂往高雄美濃山區潛修六年,勤研經藏,並完成九種著作,奠定日後弘揚佛法的基石。為了造就更多高層次的弘法人才,興辦教育的宏願油然而生,並以三十九歲高齡,毅然遠赴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深造。在短短的六年之間,他完成了文學碩士及博士的學位。
從東方到西方
民國六十四年:聖嚴法師完成博士學位之後,首先應邀回國出席第四屆海外學人國建會。隨後應邀赴美弘化,先後擔任美國佛教會董事、副會長、紐約大覺寺住持、駐台譯經院院長。
民國六十七年:晉任中華佛教文化館館長 。
民國六十七年:應聘為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研究所教授及佛學研究所所長。亦曾擔任東吳大學及輔仁大學的教授。
民國六十八年:在美國創立東初禪寺,又名禪中心 。
此後,聖嚴法師經常在亞、美、歐洲等地著名學府及佛教社團宣揚佛法,不遺餘力。
民國七十四年: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。
民國七十八年:開創法鼓山。
實修實學的教育家
民國七十四年,聖嚴法師重建中華佛教文化館,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 , 同時擴建農禪寺 。
聖嚴法師是一位實修實學的近代高僧。他除了以豐富的禪修經驗、正確的禪修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,每年在亞、美、歐洲等地主持禪七、佛七,更以學術性或通俗性的文字弘揚佛法,迄今已出版中、英、日文著作共約八十餘冊。
法師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,他所創辦的中華佛學研究所到民國八十五年止,已招收十六屆學生,有多位畢業生取得國外著名學府的博士學位回國服務。
此外,法師也是國際佛教學術界知名學者,經常應邀出席各項有關的國際學術會議。自民國七十九年起,他每二至三年召開一次中華國際佛學會議,集合世界各國傑出的佛學學者,共同討論如何將傳統的佛教落實到現代社會中,冀望以佛法的慈悲和智慧導正日益頹廢的社會風氣。
籌建法鼓山
由於中華佛學研究所及農禪寺的各項教育事業、弘法事業以及文化事業,推展迅速,場地已不敷使用,遂於民國七十八年覓得了台北縣金山鄉一塊環境優美的山坡地,命名為「法鼓山」,計劃興建一座世界性的修學中心,包括佛教的教育、學術研究、修行、弘化、安養等各種設施。
3 則留言:
这张画得很好,好像一个清修的和尚。。。
蒙着头来看看~(^.^")~
他已經駕鶴西歸了,也植葬了。
他一切的一切將永遠存於人們心中。
張貼留言